车到崆峒山后峡,胭脂河的涛声如雷贯耳,湍急的河水不见了往日的浑浊,清清亮亮的,一眼看到水底的碎石、杂草;水面漂浮着芦苇的花絮及枯枝败叶,顺着水势向泾河流去。两块巨大的二郎石矗立在河水中央,强行将水分成两股,迫使河水向两岸挤去,拍打出耀眼的白浪。我站在岸边凝视,分明感觉到细微的水沫溅到脸上,凉簌簌的,下意识地打了一个哆嗦,后退了两步。
阳光很艳,一片清晰。天是蓝色的,漂浮的云是纯白色的,它们慢慢移动,极像南极蔚蓝的大海漂浮的大大小小的冰块,也像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祥云,极具美感,美不胜收。山的下部是暗色的,那是逆光造成的,而山的上部由于强光照射的缘故反射出刺目的光亮,使人睁不开眼。明与暗的对比如此强烈,产生出的视觉效果无与伦比,就像有人刻意地用一只毛笔在山的腰部重重地划了一杠。
在明与暗的对比中,我寻找着新的发现。一块零碎的凸起的山石引起了我的警觉,细细观察发现,三只巨大的猩猩头像凸显在我的眼前,并深深地震撼了我。太像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化出的物像出神入化,除过惊叹好像再无其他语言比拟了。三只巨大的猩猩头像一字排开,高昂着头望着远方。我分明看到它们的眼神带着警觉甚至惊恐,面部严峻的表情似乎在告诉人们在数千年前、数万年前崆峒山曾发生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天崩地裂、惨绝人寰的悲剧。它们变成了山石,仍旧保留了当初的形象,默默地厮守在山林。
登山是件辛苦的事,若是有朋友相伴,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幸福。我伫立山道,望着对面的山。那是大象山吗?是的。此时的大象山笼罩在阳光下,巨大的身躯、长长的鼻子、黑黑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强悍的四肢以及皮肤上的瘢痕暴露无遗。“大象吸水”是崆峒山一大景观,由于逼真,人们总乐意在此拍照留念。
崆峒山的树是有特点的,往林中稍走几步,你会看到粗壮不一、长短不一的藤或缠绕树间,或横七竖八地四处蔓延,或匍匐着山体攀援而上,或断裂、或与枯死的树一道死去。藤过分依赖于树,总是缠得紧紧的,不给树喘气的机会,只知道自己享受生活,结果,适得其反,它缠死了树,它也死了,不懂得相依相存的关系。
人也一样,贪婪的心永无止境,拼命地搜刮钱财。诸多人放弃了道德的坚守,追求物质享受,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顿生邪念,走上了不归路。崆峒山好在无求无欲、空空洞洞、坦坦荡荡,否则也就成就不了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名。
行至凤凰岭中段,远远地望见灵龟台新修的庙宇,一条蜿蜒小道从山底直达庙宇。双眸上眺,望见凌空塔高高矗立,尽显霸气、豪气。
这是一个让人驻足吟唱的地方。唐骆宾王在他的《边城落日》有诗曰:“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崆峒山新志》共载唐代至民国诗作189首,现当代古体诗64首,共计253首,现代诗词、散文、游记、小说、影视剧本等可用海量计算。
抵达太清宫,旌旗招展,炊烟袅袅,人们在此歇息,喝水、便餐。我坐一长凳,拧开自带的保温杯慢慢品饮茶水。一名道长弯腰曲背,提着一把大茶壶不停地给游客添水。道长的寝室坐满了人,铁皮炉子的炭火直往外窜,旁边烘烤着油饼、蒸馍等食物,大茶缸里煮着高浓度的铁观音,游人不停地品饮,续水。崆峒山海拔较高,寒冷潮湿,道士、和尚及风景区的管理人员都喜欢喝高浓度的铁观音或是砖茶,驱寒保暖。茶不是白喝的,游人总是象征性地付几个茶水钱。
出太清宫不远,放眼望去,落尽叶子的树木覆盖山体,透露出山的骨架、脊梁、形态、走势。此时我才真正看清了崆峒山的真面目。透过稀疏的树枝,看到了遥不可及的通天桥横跨在两座凸起的山峰间,下面是深达数百米的深渊,峰顶的建筑挺拔、威武,似有天上仙阁的韵味。
平凉大多数人登崆峒山以锻炼身体为主,上至中台便折路返程了。游客中心及购物中心均在中台,商品以旅游纪念品为多,最为有名的要属崆峒剑了,这与崆峒武术有着很深的渊源。崆峒武术在中国乃至海外大有名气,与少林、武当、峨眉、华山并称中华五大武术流派,至今仍被武术界推崇,金庸先生题碑文:威震西陲。春夏时节道士、和尚挥棒舞剑,吸引游客驻足观看,不时发出连连喝彩。茶社、茶摊生意火爆,喝茶聊天成为许多游客的嗜好,桌前摆一杯盖碗茶,边喝边看风景,那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站在中台看崆峒山的山门竟是那样的气势恢宏,“崆峒山”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那是启功先生亲笔书写。名字留名山是那样配备,相得益彰。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位置,以此为中心延伸出四座台,分别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崆峒山便成了一座巨大的莲花宝座,支撑起大大小小百余座佛堂禅寺,佛声朗朗、佛灯长明、佛香袅袅。天空的蓝是前所未见的,像一盆清水滴入了几滴墨水,顷刻间散开、融合的那种蓝。飞机从山顶飞过,洒两道白色的烟雾,慢慢蠕动,极似两条巨龙翱翔于天,无意之间的造弄竟也渲染出意想不到的佳境。
东台的建筑富有特色,除去道观庙宇外还有依山势而建的亭廊,飞檐拱翘、圆木红漆,风铃声不绝于耳。走到悬崖峭壁前,一眼看到深不可测的谷底,虽害怕,却能领略平时无法看到的风光。往右看,陡峭的山峰层峦叠嶂,松树、柏树、杂树相互映衬,画眉鸟、鴏寿鸟、灰喜鹊等鸟类亮翅比美、赛喉,一时间大有鸟语花香的氛围。往左看,崆峒水库尽收眼底,绿茵茵的水似绿宝石那样晶莹剔透;坝底的山行道弯弯曲曲,似一条长蛇在山谷间穿行,而问道宫就镶嵌在谷底,寂静优美;坝底的缆车徐徐上行,穿越崇山峻岭,直达顶端。往上看,星罗棋布的亭台楼阁争相辉映,将天下道教第一山装扮得分外妖娆。此时,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浮出脑海,感叹人的智慧、勇气、顽强是那样的可贵、高尚。
山很高大,挡住去路,看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却难以跨越,只有敢于把险峰踩在脚下的人方可伫立绝顶,领略风光无限。当然,人和自然应当是和谐的关系,融入自然之中体味生命的轮回会使人智慧大增,享受幸福时也不拒绝痛苦与不幸,而会勇敢地接纳。
一和尚蹲在寺前吃饭,脚底放着一只瓷碗,三只猫围在跟前“喵喵”地叫,和尚掰几块馍放入碗中,又夹几筷菜放入碗中,猫儿围拢过去舔吃,不停地摇着尾巴,心存感激。
(张旭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