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检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检把数字检察确定为战略性工作,作为回答检察工作现代化命题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工程,提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模式,指出“坚持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做到一网运行、一网通办、一网赋能,逐步实现一网运维”是最重要的数字检察顶层设计。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革命性重塑”的典型案例,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备”。
上海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和市委数字化转型要求,对标“争一流、走在前、排头兵”目标,力求在数字检察新赛道上实现引领性突破,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上海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开创数字检察上海范式,为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贡献检察力量。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扎实、高效、持续推进上海数字检察工作,走出符合上海实际的数字检察之路。
数字检察的定位
从数字检察的本体看,应当是检察工作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数字检察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更广义范畴探索和理解。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检察应基于检察机关的四大定位,基于源自法律监督的各项检察职能,推进涵盖“四大检察”履职以及党务、政务、队伍建设等在内的检察工作全方位、立体式数字化转型,这将是数字时代检察工作的新形态。
从数字检察的核心要素看,应当围绕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推进建设。数字检察要遵循数据这一核心要素从生产到治理再到应用的逻辑主线,应包含“有数据”“理数据”“用数据”三个维度,即从检察工作的全面数字化、内外部数据的归集与治理、数据的全方位赋能应用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从数字检察的运行体系看,应当是整体性转变和革命性重塑。数字检察建设作为一项全方位、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算法和算力的基础支撑、平台的载体支撑、数据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更需要同步推进工作理念的重塑、组织架构的重组、司法资源的重整、业务流程的重造、制度机制的重构等,持续打造业务主导下数据驱动型的履职新模式,全流程在线的业务管理新架构,赋能高质效办案的新基座,全过程司法为民的新平台,成为激活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数字检察是数字时代数据要素驱动的检察履职方式、运行体系的系统性、革命性重塑,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先手棋”,是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是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融入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检察自觉。
数字检察的建设路径
推进数字检察,从逻辑上讲,一般是规划先行、实施跟进;业务数字化实施过程中,先完成业务数据化,再跟进数据业务化;在数据业务化过程中,先归集、治理数据,再应用数据赋能。但鉴于上海数字检察工作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发展基础,我们在建设路径上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顶层设计上,立足上海检察全方位、立体式数字化转型这一定位,整体谋划、统一规划。具体实施上,立足需求导向、遵循循序渐进规律,从现阶段最迫切的需求,即业务数字化转型入手,逐步实现包括党务、政务、队伍在内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完整的数字检察生态。
二是坚持检察工作整体数据化与数据全方位赋能同步推进。结合上海数字检察发展基础与实践探索,将打基础与显成效并行,同步推进“有数据”和“用数据”,以“上海数字检察全景平台”为具象化支撑,围绕“重塑一个数字身份、打造一个数据基座、绘制一张业务图谱、形成一套标准体系、开创一种工作范式”,构建上海数字检察“一张网”。
三是坚持检察业务数字化和内部存量数据实战应用为当前工作重点。以“一体多面”模式推进检察业务数字化,即以“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全链条政法协同、全程一体法律监督、全方位数据服务、全过程在线管理、全周期决策指导”六大子系统建设,推进检察业务“一体”的数字化。再同步治理存量数据、汇聚增量数据,打造数据资产基座,以可持续、可复制、可延展的数据模型实战应用好数据。后续将持续以“一体多面”的模式推进党务、政务、队伍等数字化,直至实现检察工作整体数字化转型。
综上,上海数字检察的建设路径就是通过构建上海数字检察全景平台这“一张网”,实现党务、业务、政务、队伍等检察工作“一网运行”,服务办案、服务公众、服务决策的案件全流程在线“一网通办”,以内部数据应用为主的办案、监督、管理“一网赋能”,最终实现检察工作整体数字化“一网运维”。
数字检察的具体实践——以检察业务数字化建设为视角
制定数字检察总体规划,启动建设“一张网”。以已出台的《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综合平台总体规划》为基础起草完成《上海数字检察建设规划(2023—2025年)》,作为上海数字检察建设的施工总图。启动建设融“总门户、工作台、应用集、模型库、数据湖”为一体的上海数字检察全景平台(沪检e方),更充分、有力地支撑数据汇聚、治理以及应用,打造上海检察“一张网”,实现检察工作“一网运行”。依托平台统一归集检察业务数据、政法数据和社会公共数据,并以应用为导向边归集、边治理数据,形成上海检察数据资产。从市大数据中心、12345市民热线、上海禁毒智能化管理服务预警平台(上海“626”平台)等获取的数据,通过区域数据共享机制常态化交换的数据,都将成为上海检察数据资产的一部分。目前平台已完成总体界面的原型设计,正在对接现有系统实现内部数据的汇聚与流通,同步开展检察数据及外部数据资产的标准化处理和质量管理、主题库及专题库建设、数据标签的细化及数据安全定级分类等数据治理工作。建成后,各院归集的数据都有地方放,也能为全市三级院检察人员提供各类数据服务,检察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提出数据需求申请,依权限在平台上查阅、调用、下载数据,真正发挥“数据是数字检察履职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建设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体系,推进检察业务“一网通办”。围绕“线下办案行为全面线上化,检察业务全面数字化”目标,在摸清“四大检察”173类案件3447个办案行为的基础上,将“四大检察”共性办案行为进行归类,提取出303个办案行为,再进一步根据覆盖面、办案量、实施频次等标准,确定了61个主干行为,形成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体系主干,持续建设“四大检察”各类线上办案应用场景,并计划在今年底基本实现主干全线贯通。具体讲,就是立足检察官视角,以案件为基础,以办案行为线上化为抓手,以“一件事大应用”为路径建设全流程,每一个场景都依托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建设,融入个案办理进程,场景应用形成的音视频、文字材料都与个案建立关联,回传至个案的外来文书区,在案件办结的同时实现线上电子归档。同时,以“一案一码”串起各跨院、跨层级、跨部门的关联案件以及所有流程节点、办案行为和文书等,全线贯通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体系主干。通过构建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体系,在推动办案流程集约再造、业务数据无感采集、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的同时,一体解决办案行为规范、法律适用统一、全程在线监管、廉政风险闭环防控等问题,实现服务检察办案更加能动、服务社会公众更加便捷、服务业务决策更加科学、服务考核评价更加精准。
有案件办理,就有案件管理。上海检察机关在持续推进案件全流程在线“一网通办”的同时,借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两网”理念创新实践最高检的“四个一网”顶层设计,提出案件全过程在线“一网统管”,构建起检察业务整体数字化的“一体两翼”。具体来讲,“一网统管”是以“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以案件全生命周期无感管理为导向,研发部署案件全过程在线管理子系统,与案件全流程在线“一网通办”实现工作流程有序衔接、业务数据双向互通,通过统一的监管流程、监管规则、监管文书、监管报告、统计报表和制度规范,形成实体、程序、数据的融合监管,为能动管理、一体履职提供数智支撑,使每一个案件都有一份电子监管档案。
建设全方位赋能检察履职的数字检察应用体系,实现“一网赋能”。首先是用好用足内部数据。聚焦内部历年汇聚的业务数据、案件和文书,从“小切口”入手,让数据“开口”,逐步找准检察履职办案监督智能化的切入点,补短板固底板,做优做实做细主责主业。如近期建成的危险驾驶案件全流程一网通办模型,以近三年全市受理审查起诉量排名首位的危险驾驶案件为切入点,业务与技术通力协作,对法律文书进行结构化处理,形成数据。以内部数据的激活为基础,对解构的法律文书进行更细颗粒度的治理,真正打造贴近一线办案实际的标杆级应用场景。并且,通过模型不断优化和拓展,进一步覆盖应用至其他常见罪名、多发案件。同时,加大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力度,尝试引入“大语言模型”,探索自动生成法律文书,持续助力提升个案办理质效、统一类案执法司法尺度、防范化解廉政风险。
在利用外部数据方面,上海市各院立足区位特点,释放数据价值,守住依法底线,探索能动路径,更实促进治罪与治理并重。运用内外部数据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监督范围涵盖“四大检察”全量业务,大数据对法律监督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正逐步显现。
今后,上海检察机关将按照最高检数字检察工作系列部署和市委数字化转型要求,在以数字检察引领检察工作现代化、融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率先实践最高检“一网运行、一网通办、一网赋能、一网运维”的顶层设计,加速加力打造数字检察上海范式。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