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雄县诗人方殷
2018-09-18 15:52:00  来源:检察日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包括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的雄安新区是近来热烈讨论的话题,其实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雄县曾诞生过一位诗人方殷,他是一位为人民引吭高歌的诗人,他的故事令人动容。

  方殷(1913-1982),本名常钟元,“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正值“国难方殷”之际,他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遂改名方殷。“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年,方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期间,是方殷的一次创作高潮。在一首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作《文化战士》中,他写道:除了一杆枪/一条草毯/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如果有所要的/那只有人民/那颗坚强必胜的心/和法西斯匪徒们的头颅了……1936年秋,为了刊印《诗歌》杂志,作为编辑的方殷竟把唯一的一条过冬毛毯也卖掉了。

  1938年初,方殷参加西北战地慰问团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宝塔山、延河水、领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党人所住的简陋窑洞,使二十五岁的方殷深受感动,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

  方殷离开延安后,来到重庆从事抗战文艺工作。方殷在重庆先后三次被捕,其中第一次被捕是在1940年,幸运的是,老舍第一时间知道了方殷被捕的消息,并请冯玉祥出面营救,使方殷重获自由;第二次被捕是在1941年,国民党特务用“疲劳战术”对他进行昼夜不停的审问,还“别出心裁”地派“假犯人”同他住在一个牢房中,用诱骗的手段妄图使他屈服,但方殷不仅没有屈服,还利用放风机会设法弄到了一截铅笔,偷偷写下多首感愤诗。

  1942年,已从牢笼中挣脱的方殷在重庆出版了诗集《平凡的夜话》,这是方殷延安归来后的创作结晶,记录了在苦难与希望交织的时代中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正当方殷辛勤耕耘诗歌园地时,1944年的一天,方殷被便衣特务跟踪绑架,旋即被投入重庆土桥军人监狱,这一次他坐了五年牢。在狱中,方殷依旧用诗歌抒发自己的心志,1946年写下的这首《囚中小唱》洋溢着乐观的精神:可是/肉体的禁闭/并侵害不了我那圣洁的心田/从灯光的一闪里/我也可以坚信地想到——/不久会有一个幸福的明天/无论是我/或是整个人间……

  这一天在1949年终于来到了,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仓皇撤退,在一片混乱之中,方殷随一批难友冲出牢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编辑事业上,而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他也未忘记自己钟爱的诗歌创作。(赖晨)

  编辑: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