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当下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1-03-23 08:28:00  来源:江苏检察在线

  2016年8月,我进入盐城经开区检察院工作,四年光阴,匆匆而过,我从业务部门到综合部门,又到业务部门,现在又回到综合部门工作。岗位不断轮换,办公室搬了又搬,我一度觉得困惑。然而,几年磨练下来,我慢慢体会到,对年轻人而言,每个岗位都是“香饽饽”,都是炼心性、壮筋骨、长才干的好平台。

  小螺丝钉

  安在有需要的地方

  刚工作时,我被安排到反贪部门,配合员额检察官做一些制作法律文书、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外围取证的辅助工作。那时我们单位刚刚成立,人手不足,加之反贪工作的特性,连轴转加夜班成了工作的常态。内设机构改革后,我被分配到刑事检察一部工作。学法律的我对一场场检察官联席会议印象颇深,看着前辈们讨论案件时纷纷搬法条、讲逻辑、找判例,一个个神采飞扬、据理力争,我更深刻理解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的确,当你能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甚至是生命的时候,再多的谨慎思考都不是多余的。我前后两次被调至政治处担任内勤,干起了组织人事、机关党建、教育培训、收发文的工作,一直到现在。工作的4年里,岗位的轮换中,我首先学到的,就是做一颗哪里需要哪里安的螺丝钉。

  无心插柳

  也能收获一片绿荫

  “你在检察院哪个部门?”“你是像‘侯亮平’一样的检察官吗?”“你需要出庭吗?”身边的家人、朋友问这些问题时,我总是语塞。说实在的,科班出身的我,向往的也是检察干警的制服笔挺、英姿飒爽,公诉席上的气宇轩昂、唇枪舌剑!回想起来,刚到综合部门的我有一点不适应,内勤工作繁杂无序,程序性事情较多,我也曾感到倦怠。慢慢地,我开始调整心态,整理工作思路。我不厌其烦地一条条记下工作任务,把工作清单化,对一些容易忽略的“小事”立即处理,绝不拖延。我认真研究政策文件,确保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言辞达意、沟通顺畅。2020年,省院正式启用苏检政务通软件。作为牵头部门,政治处负责推进系统运行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辅导全院干警熟练使用这个软件。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会,还要精通。我仔细研究软件的各个模块,一遍遍试用不同模块的功能和流程,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院请教。我还精心准备了一个1.5小时的“小课堂”,为领导同事们现场操作讲解。自那以后,系统正常运行起来了,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无心插柳,却懂得用心研究。两年时间里,我获得了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综合先进个人”等称号。找到了方法,摸准了方向,有时还能收获一点成就感,我的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深耕厚植

  静心积蓄薄发能量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在综合部门的岗位上,各方面的资源与机会也很多。工作之余,我从未放弃学习。院里和盐城市图书馆合作建立了“悦读吧”,由我负责管理。这可是一个好差事。近水楼台,我常常能第一时间读到最新的理论杂志和专业图书。我还会组织策划一些“好书导读”、“心得分享”活动,为青年干警学习交流搭建平台。2018年4月,我们院被评为“全市书香机关示范点”。政治处也承担着报送信息、宣传和调研的任务。我很珍惜这些机会,在撰写、修改稿件时,我也会翻阅案件卷宗,遇到业务上的问题也会主动向承办人请教,不忘锻炼自己的专业思维和能力。2018年,我被省院研究室表彰为“优秀通讯员”。

  未来,只要组织需要,我也会去到其他岗位工作。然而,我不会再像当初一样迷茫纠结,这几年综合部门的锻炼,给了我大胆走出舒适区的底气。岗位从来没有好坏之分,那些起初不甚合意的工作,都是年轻人沉淀、成长的宝藏储能区。当下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期的未来总会带给你惊艳与光彩。跟我有一样经历的检察同仁,这句话,与您共勉。

作者:王新(盐城经开区检察院检察综合管理部科员)

  编辑:响水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