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清晨,一家人早早地赶到地里,稍作停顿后,弯下腰,挥起镰刀,“刷刷刷”,油菜杆应声倒地。农人起早割菜籽,一来可以避开烈日,以免菜籽壳炸裂造成损失;二来清晨天气凉爽,干起活来也“见番”,等到毒辣辣的日头上来时,哪怕动一下,也会汗如雨下。在太阳底下,三两趟菜籽割下来,人便觉得口干舌燥,急忙回到田埂头,端起凉茶,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长舒一口气,那才叫痛快。
菜籽割完不久,人们就忙着割麦子。割麦除了费力不说,最让人难受的还是锋利的麦芒,一场麦子割下来,两条胳膊上被划出一道道血痕。男人们将麦子打捆后,一担担挑到场地上,晒几个太阳,然后铺在地上,用连枷一遍遍地拍打,脱粒后装进袋子,挑回家中。
夏收过后,接着忙耕种,人忙,牛儿也忙。大伙儿算着日子,焦急地等着翻地。耕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几户人家合养一头牛,平时轮流着喂养,到了农忙的时候,也是轮流着耕地。先将地翻出来,接着给田地蓄满水,再吆喝着耕牛细细地耙平土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阳光、雨露的滋养,秧苗生长得十分茂密,正是移栽的好时机。开秧门是一件喜事,主人要放一挂鞭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拔秧的活,女人们干的多,她们天生手脚麻利,“啪,啪,啪”,一会儿的工夫,身后就摞下一溜子。插秧自然是男人们的事,下水田,量尺寸,放绳子,低着头,弯着腰,倒退着插秧,也很辛苦。插秧的有快有慢,手脚快的一马当先,手脚慢的知趣地跟在后面,免得到时被人家包了饺子,自讨没趣。小伙子们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一场秧栽下来,脸上溅满了泥泞,只露出一双黑眼珠儿,在那儿骨碌碌地转,十分有趣的。
女人们忙里偷闲,用筲箕淘洗麦子,摊在筛子里晒干,炒熟后磨成面粉,称作焦面。将焦面掺进稀饭里,用筷子搅拌均匀,吃起来特别香。有的将麦子送进加工厂,碾成雪白的面粉,做出各种面食。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桌面上,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皮,然后切成长条,与切成条的瓠子一起下锅,煮熟后捞进碗里,浇上一勺辣椒油,香喷喷的,吃起来呼啦作响,几碗下肚后,连喊过瘾。
夏日长,等阳光弱些时,人们便上院子里转转,透透气,发现篱笆边的木槿花开了,粉红色,火辣辣的,跟热情、大方的村姑一样。院墙角的栀子花也开了,散发出一阵阵芳香。姑娘,媳妇,婆婆们,都喜爱栀子花,将花别在衣襟上,插在头发间,显得特别精神。栀子花多的人家,还摘些拎到集镇上卖,一角钱一枝,十分抢手。
日落西山时,天边铺满了绚丽的彩霞,将村庄辉映得更加美丽、端庄。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洗去手脚上的泥浆,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嘴里边哼着小调,他们身后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在外疯玩的孩子们,听见父母的阵阵呼唤声,一边大声应答着,一边转身往回跑。鸟儿飞入林子,鸡,鸭,鹅,猪,牛,回到各自的圈舍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天微明,雄鸡开始打鸣,村里渐渐有了动静,上街的,下地的,脚步声,咳嗽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