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清凉的夏夜
2018-09-05 17:30:00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升平
  四季里,我最喜欢夏季;夏季里,我最喜欢夜晚。如今已两鬓斑白的我,每当仰望那繁星点点的夜空,总会想起童年时期的那些月夜来!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生活在离城市较远的乡下,因此我熟悉那个浪漫清凉的夏夜。

  夏季里,乡下的夜晚总是来得比较晚。夜刚一到来,村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就都从自己家院里纷纷走出来。然后,惬意地躺在用绳子网制的单人床上休息乘凉,好像这一躺,就让他们一天的劳累,一下子烟消云散了。相邻的几家,往往会把各自的网床挪到一处稍显空旷的地方,这样,风便于流通,气温就相对低一些。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村民们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聊天,国际新闻、国家大事、邻里矛盾、婆媳纠纷都是他们的话题。有时蚊子也参与进来,不过对于这些乡村政治家来说,它的发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有年纪大一些的,手里还拿着一把破芭蕉扇,悠闲地扇着,好像不是在扇风,就是在享受扇子一上一下的过程。

  安全,是无需考虑的,谨慎一些的,就把大门锁一下;粗心的,就这么敞开着,不过从没有听说过,谁家丢失了什么东西。

  在这样一个风俗醇厚的乡村里,人们保持着一种纯洁善良朴实的道德风气,那种令人不齿、伤风败俗的事也很鲜见!他们在一起休息,在一块聊天,没有一点顾忌,不会有任何的戒备。

  孩子永远是生活中的主角!现在是,过去也是!只不过,那时,孩子是靠自己努力,现在大多是靠父母的宠爱。

  那时,每家都至少有五六个孩子,家里的所有成员,要想每人都拥有一张能在外边睡觉乘凉的小床,显然是一种奢望,人们就“就地取床”,把一张破芦席,往地上一铺,就是一张“床”,可以解决两三个孩子的睡觉问题。但睡在地上,一方面地面不平坦,睡着不舒服,另一方面也显得不安全。

  讲故事,是每晚的一个固定的节目。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先生从头到尾地给我们讲《水浒》的故事。我从那时候,就知道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知道了十字坡、二龙山、快活林;知道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晁盖智取生辰纲、武松血溅鸳鸯楼……我沉醉在老先生那冷静而娓娓的叙述中,暂时忘记了屁股下石板上那滚烫的温度。

  我觉得我后来之所以会喜欢读书,正是这夏夜的“故事会”启迪了我,因为听故事虽然有趣,但是毕竟是不够完整,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你想,你要知道详细的内容,必须读原著。所以我以后到镇里上了高中,一方面借书读,另一方面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购买、收藏书籍。我们那时候,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书,都叫它为大部书。我喜欢读大部书,因为读书,那时还真读出了名气,在村里,有人就经常到我家,向我借大部书读!

  如果说,我现在能做点与文字有关系的工作,与我这段少年经历,不能说没有关系。

  在那些迷人的夏夜里,数星星,唱儿歌,听故事并不是我们生活的所有内容,甚至只能说是一小部分内容,我们夜生活的主要内容里还有捉迷藏,还有听盲人说大鼓词,还有为看一场电影,走遍“千山万水”……

  童年,童年的夏夜,真的很难忘,真的很清新,真的很感动!

  源自《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赵晶晶  

上下篇导读

 · 闲时看天看云
 · 草木本心
 · 天地·岁月·人
 · 身份和学问圈
 · 光山三记
 · 遵规
 · 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