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将融合思维贯穿“小切口”建模始终
2024-05-09 15:04:00  来源:正义网

  法律监督工作点多面广、切入点多,法律监督模型构建针对的监督点越小、问题范围越具体,就越容易直指问题要害、找准核心特征要素,精准筛选出类案监督线索,实现一体融合履职。当前,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尤其要树立融合理念,把握好“小切口”建模思路,以“小切口”监督模型的研发应用推动“四大检察”深度融合履职。

  坚持数字思维,掌握建模方法。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首先要有大数据思维,需要在关联上做文章,关联什么、为什么关联、和谁关联,都需以工作目标、待解决问题为基础,通过类案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常现象,梳理特征要素、提炼监督规则、建立和应用模型。通常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深入分析个案,汇集数据要素;第二步,构建监督模型,获取监督线索;第三步,调查核实线索,开展类案监督。在此过程中,对监督模型进行校验、优化,发现案件衍生线索,实现“四大检察”融合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把准建模方向。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从个案“小切口”中发现类案监督规则和特征要素,监督模型针对的问题范围越具体,筛选类案线索就越精准。因此,在构建监督模型时,要避免贪大求全,把监督模型当作应用平台去建设。比如,高密市检察院在办理某食品有限公司行政处罚检察监督案中发现,该食品公司在未履行行政罚款情况下便向登记主管机关提供虚假清算报告注销了公司,导致行政处罚决定成为“一纸空文”。经大数据检索,发现该问题并非个例,该院办案人员以该类问题为切入点,总结提炼监督规则,研发了市场主体违规注销监督模型。通过分析近3年未执行终结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数据,筛选出案件被执行人为市场主体且未执结的数据信息,与企业注销登记信息进行数据对比,碰撞出在未履行罚款义务的情况下予以注销的市场主体信息。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12起案件恢复执行。为从源头上堵塞违规注销漏洞,该院组织11家执法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督促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相关制度,推动府检共治,形成“由案到治”的融合监督闭环。

  坚持业务主导,找准建模突破口。在构建监督模型时,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社会治理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检察工作的重点,推动数字检察与检察业务的衔接融合。一线办案检察官是构建监督模型的“主力军”,各业务部门是实践应用监督模型的“主战场”。因此,数字检察部门要引导办案检察官进一步强化数字意识,主动把监督模型的建用作为提升和改进法律监督方式的重要手段。比如,青州市检察院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针对该领域违法行为多、线索发现难等问题,研发了食品行业终身从业禁止监督模型。从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筛查出因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判决已生效的人员信息,与市场监管部门已下达在食品行业终身从业禁止的人员信息进行碰撞比对,发现应下达在食品行业终身从业禁止决定但未下达的案件线索,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对50人作出在食品行业终身从业禁止的决定,有效扫除了食品安全领域监管盲点。

  坚持一体履职,当好建模主力军。数字检察是推动实现“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的重要途径,要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打破业务条线“各自为战”的壁垒,以模型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在纵向一体化方面,潍坊市检察院建立了“市院统筹指挥,基层院创新协同”工作机制,市院主要担负统筹模型研发与推广应用任务,基层院担负发现办案中的深层次治理问题、梳理总结监督规则、提出建模思路、应用监督模型等任务。在横向一体化方面,推行“检察官主导、技术人员辅助”的协同作战模式,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成立专门的“数字检察办案小团队”,把数字检察工作量化、压实到每一个小团队,推动一体化融合式办案。比如,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在着手构建行政机关未依法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监督模型时,成立了“业务+技术”的7人工作团队,办案人员负责从个案中总结监督规则、提炼数据要素,技术人员运用数据碰撞比对方法,从计算机逻辑运算角度辅助办案人员梳理建模思路,该模型在全市14个基层院应用,发现监督线索41件,成案29件,线索成案率70%以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检察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编辑:响水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