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在防控一线,我感受到了萤火汇聚星河的组织温暖”
2020-07-01 16:44:00  来源:正义网

  我是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的检察官助理金迪。庚子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阻击疫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青年干警,我和每一位海检人一样,亲历着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回忆峥嵘岁月,更有不少的感想与启发。

  在院党组、机关党委统一部署下,自2月1日起,我所在的第五检察部党支部一直值守在娘娘庙社区钻河中心2号楼防控点。钻河中心2号楼是一座商住两用楼,楼内除居民住宅外,还设有两家公寓酒店,在疫情期间作为预备隔离点一直营业,同时还有美容等商业场所,楼内人员构成复杂,流动频繁,每日需验码登记的外来访客与外卖快递人员就高达300余人。人员密集、来访众多、外来就医人员集中等特点使得钻河中心2号楼成为了北下关地区唯一一栋高危管理楼,给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增加很大的压力。但面对困难,支部12名党员2名积极分子没有退缩,积极投身防控工作,主动迎接各种挑战。

  测温登记,这项社区防疫的基本工作看似微小,却责任重大。早晨“买了酱油忘了醋”的大爷大妈一上午就下楼四五次,而外卖、快递小哥就更是一刻也不停歇,一些“小年轻”经常忘带出入证,还有个别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测温登记,“刚出去一下回来,怎么还没记住我的脸?”类似这样的抱怨,很是常见。

  正应了那句话——越是基层,工作越难做,“社区守门员”看似简单,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当。但随着时间的磨炼,我逐渐积累了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从物业大姐那里我学会了“伸手不打笑脸人”,凭着逢人多打声招呼、凡事多说“谢谢配合”的三寸不烂之舌,“不理解”的声音越来越少,回声“感谢”、说声“辛苦”的越来越多;从保安大哥那里我学会“辨音识物”,对提行李箱、方言重、左顾右盼不熟悉地形的来访人员要格外警惕,多询问多鉴别。除了严格执行常规工作外,我们还主动配合社区协助物业人员办理居民出入证与商户复工证明,针对前期返京商户店员隔离,主动承担上门送物资的工作。

  寒来暑往,离开案头、下沉社区一晃快半年,除了练就一身“查温度看人脸”的好本领之外,我还和好多楼里的居民熟识了。一些群众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同志,还来咨询各种法律问题。我常常一边主动提供咨询,一边发放职能宣传册,可谓是“干啥都不忘老本行。”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商户提出的涉及复工复产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很多。为此,支部决定,结合疫情期间的企业复工复产热点以及居家办公的特点,通过直播方式进行疫情期间的普法宣传,这一主张得到了院新闻中心的大力支持。经回顾总结,我们发现“五一劳动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主题直播总观看量达到了468万,这样的宣传效果,我们不曾想象。

  以上,是我所在支部参与社区防控中的工作掠影。这些工作虽然小之又小,但确让我倍感充实。回顾过往,这种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疫情面前,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只是海检350余名下沉党员干部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有11个党支部结对到北下关街道16个社区,在我们海检官方微信公号的“战‘疫’日记”里,我能看到每一个支部的同事们都坚守在各自的社区岗位上默默付出着,大家虽身处各方却是并肩作战,每一位同事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海检精神,相互鼓舞、相互战斗在一线,萤火汇聚星河,我想这就是海检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吧!

  我们深知,疫情防控“全院一盘棋”的背后是院党组、机关党委的全局把控、精准施策,是领导多次亲历调研检查,靠前指挥,也是广大党员齐心协力听从指挥,调度统一的结果。在我们挺身一线的时候,正是海检这个大集体在背后为我们保驾护航。

  说到保驾护航,借此机会我也希望特别感谢一下来自其他部门的帮助。感谢办公室新闻中心持续输送疫情热点动态,帮助我们有质量得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感谢办公室在疫情期间给予的从工作、生活、餐饮上提供的各种妥帖的防护与管理,虽然职责所在,但还是要为你们的细心耐心点赞。当前疫情防控之弦尚需绷紧,我们仍将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

  编辑:响水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