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爷爷,您家里每个月享受的各项政策补贴有低保330元,养老金206元,计生奖扶120元,高龄补贴100元……您记得定期带着存折到银行去查看钱到账了没有、金额对不对,有什么问题您就告诉我。”
“小肖啊,这些你都给我讲了好几遍了,我早就记清楚了,你放心啰。”
4月中旬,我来到贫困户刘爷爷家里。刘爷爷唯一的女儿在2018年嫁到外省去了,目前家里只剩下七十多岁的刘爷爷和他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因为年事已高,还要照顾母亲,刘爷爷没法外出务工,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低保、养老金等社保,计生奖扶、高龄补贴等政策补贴,以及村里的合作社分红。虽说收入不高,好在家里开支小,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也住上了新房子,生活各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前年,我来到镇政府工作,成为一名纪检专干。镇里安排我结对帮扶刘爷爷,从此,我便开始了与刘爷爷的“结亲”帮扶之路。为了尽快熟悉情况,特别是了解老人一家的困难和需求,我一有空就往刘爷爷家跑,但刘爷爷没和我提过一次要求,也没和我反映过任何困难,可我总是能隐约感受到,刘爷爷心里似乎惦念着什么事儿。
“刘爷爷,我是您的帮扶责任人,您有什么困难就尽管和我说,帮您解决问题就是我来的目的。”在一次走访中,我对刘爷爷说道。
“唉,小肖,那刘爷爷就和你敞开说了。我和我娘的身体倒是都还好,我们自己能顾上自己,只是自从女儿嫁到外省后,一年也难得回来看我们一次。我们两个老人,都一把年纪了,心里总感觉这日子过起来不是个滋味,没有人气,没有烟火气,没什么盼头。”刘爷爷终于和我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回镇后,我在扶贫日记里立下目标:“要通过真情融入、真心帮扶,让刘爷爷把我当亲人。”
之后,我每个月都去刘爷爷家好几次,帮他到地里收菜、去院里喂鸡、在家里搞卫生,通过微信视频让他看看女儿;怕刘爷爷对各项补贴收入不清楚,我便细心地一遍一遍和他讲各项补贴政策,帮他到镇里银行查询补贴到账情况;因为刘爷爷上了岁数,跑一趟镇里不容易,每次去他家,我都会带去精心挑选的生活用品……正是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刘爷爷和我越来越亲了。
春节期间,根据镇里安排,全体干部都下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工作强度大、节奏紧,我没有抽出时间去看望刘爷爷。那天,我接到了刘爷爷的电话:“小肖啊,好些时间没见到你,听说你们都到村里去搞疫情防控工作去了,你一定要做好防护呀!保护好自己,不要担心爷爷,爷爷在家里很安全,等疫情过了再来看爷爷,爷爷给你做糍粑吃。”电话里,刘爷爷一再叮嘱我要做好防护。参与疫情防控后,我已一个月未回家,听到刘爷爷的话,一时间,一股暖意涌上心头,我竟有些哽咽——亲人是相互的,我一直把刘爷爷当亲人一样关心,刘爷爷不也带给我亲人的温暖吗?“刘爷爷,您放心,等疫情过了我就去看您,到时候我陪您去地里种雪莲果。”
当天晚上,我在扶贫日记里写道:“精准扶贫,是为了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在保证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也应多关注老年贫困户的精神、心理需求,这也是我们基层干部肩上的一份责任。”
(作者肖泽胤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