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母亲
2018-11-06 15:12: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蔡华兆
    小时候家里穷。我们兄弟姐妹又多,经济上经常是捉襟见肘。因此,一年难得吃几次鱼。

  偶尔买鱼来吃时,母亲总是将鱼肉夹到我们碗里,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好几次,我天真地问母亲为什么?母亲总是笑着回答:骨头好吃!之后,我就总是吵着要吃鱼骨,但母亲都以容易卡喉为由不给。越是这样,我就越认为鱼骨一定很好吃,是母亲舍不得给我们吃,于是在心里暗暗怨恨母亲,怪她太自私。

  七十年代后,几个哥姐陆续上山下乡又回了城,都有了工作。家里经济条件就相对好了些,吃鱼不再是奢望。每月总有一两次鱼吃。我慢慢地发现,母亲不再总是吃鱼骨了,也夹些鱼肉来吃。一次,那时还小的我,实在忍不住好奇,便问母亲,为什么不吃鱼骨了呢,不是说好吃吗?母亲也不回答,笑着夹了一条鱼骨到我碗里。我赶紧夹到嘴里,但哪里有鱼肉的爽滑好吃。

  为人之父后,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六、七十年代时,我们兄弟姊妹都还小,母亲又没有正式的工作。靠父亲那点工资很难维持生计。为了让我们填饱肚子,母亲只好到父亲工作的那家工厂做临时工,帮工厂送货。开始没有车辆,都是靠肩挑。一担百十斤的酱料,担在肩上走上三五里路,也才得几分钱的辛苦费。后来有了板车,就用车拉。再后来有了汽车,就做装卸工,近两百斤一代的黄豆,每天都要扛上二、三十包。所赚的每分钱都饱含着母亲的汗水,就这样起早贪黑地干,所得收入加上父亲的工资也仅够维持全家的生计。因此,精打细算才能省出些钱买条鱼回来改善伙食,母亲那舍得吃,宁愿亏待自己,也不愿亏待我们,于是就编造了鱼骨好吃的谎言。

  进入2010年后,母亲已八十多岁高龄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先是年轻时因营养不良患下的老病腰椎结核因免疫力低下复发住院,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副作用又导致双目失眠,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也就越来越需要子女的陪伴。但她却始终没有开口,而是用最大的毅力、尽最大的能力拄着双杖做自己能做的事,为的就是不拖累大家,好让大家尽心工作。一次,检察长到母亲住处探望,感谢她对工作的支持,但母亲却指着我对检察长说,你们有什么事尽管叫他做,不要让他闲着,也不要怕他辛苦,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可随便用他。

  我鼻子一酸,眼眶就泪水涟涟。那个母亲、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母亲不需要子女的照顾?但母亲却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舍不得使唤儿子,却非常大方的叫领导随便用。她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也不是党员,但却是何等的深明大义!

  母亲对我们的爱,从来不从嘴中流露。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没有听到母亲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她爱的方式很特殊,表现在生活上的一件件小事上。

  哥姐插队那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回一次家,等到临近归队时,母亲无论手头再怎么紧,都会挤出一点钱,到当时的蔬菜公司买点什锦菜或酱菜什么的装好一瓶,让他们带回去改善一下伙食。这看似小事,却不知包含了母亲多少深深的爱。

  80年大姐在桂西北山区一个远离城镇的工厂上班,儿子出生时,为了赶去帮助料理小外孙和坐月的大姐,没有出过门的母亲,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乘坐5个多小时的绿皮慢车,连夜赶到桂西北山区大姐所在的小镇时,已是第二天凌晨时分,人生地不熟的她,在车站候车室坐到天蒙蒙亮后,就一路走一路问,硬是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找到大姐的家。

  80年代末,二十多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出差湖南长沙,母亲知道是乘硬座后,连夜帮我在每条内裤缝上一个带拉链的口袋,用于装现金。这是因为当时火车很拥挤、社会治安又比较乱,她是担心我在路上把钱丢了,没有路费回家。

  儿子出生后,母亲帮忙照顾到满月后,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尽管自己经济很拮据,在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宁愿自己节俭点,也要请个保姆帮带一下,不能再让母亲劳累。结果请来保姆才几天,母亲发现后很生气,坚持要我辞退保姆。我知道,那是母亲知道我收入不多,尽自己的能力,想帮我省点钱,减轻经济负担。

  父亲走得早,我结婚又晚,与母亲居住的时间最长,因此母亲的一行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当时年轻也没有过多的思考,直到自己为人之父后,回过头来想,才体会到母亲那份对子女浓浓的无言大爱。

  母亲对我们的爱,又何尝用一个爱字了得!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露塘地区检察院)

  编辑:赵晶晶  

上下篇导读

 · 乘一片雪回家
 · 冬韵
 · 梦轮回
 · 致小孩
 · 故乡情
 · 父亲看电影
 · 醉美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