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外婆”之“外”
2018-07-17 09:24:00  来源: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王乾荣

  关于“外婆”和“姥姥”的讨论,似乎没多大意思,我本不想说什么。假如我写文章,主要会要求出版社必须遵守著作权法,未经作者同意,切勿乱改作者并无差错的文字。这一回,本版7月8日《“姥姥”与“外婆”》一文,倒引起我一点儿兴趣——我仅从语义和情感方面,谈点儿浅见吧。

  《“姥姥”与“外婆”》一文说:“在我国亲属称谓系统中,‘外公’‘外婆’与‘外祖父’‘外祖母’,以及‘外孙’‘外孙女’等组成了亲属词词群,语义显豁,出现时间也较早。”

  是的,这个以“外”打头的一组称谓,够得上一个“亲属词词群”,其“语义”也非常“显豁”。但是,它们为什么以“外”打头呢?

  同样是儿女,同样流着父母的血,为什么“儿子的儿子”管“儿子的爸爸妈妈”叫“爷爷奶奶”,而“女儿的儿子”则管“女儿的爸爸妈妈”叫“外公外婆”呢?

  这个“外”,就叫人觉得,女儿嫁出去了,就成了“外人”,所谓“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是也。女儿成了“外人”,女儿的爸爸妈妈相应地也是“外”——成了女儿之子的“外公外婆”。也因此,女儿之子,就成了女儿爸爸妈妈的“外孙子”。“女儿的儿子”不是孙子,要加个“外”;“儿子的儿子”,才是正统孙子呢。这就是说,一个家里,女儿仿佛是“暂住者”,只有儿子孙子才是与“外”有别的“内”,才是咱“自家人”。瞧瞧咱们中国古人的高超智慧,尽用在这些没用的地方了——当然不是“没用”,他们就是要区别儿子和女儿这一“内”一“外”,乃是多么地不相同。

  由此延伸,同样是同胞兄弟姐妹,兄弟的儿女之间,仍称兄弟姐妹;姐妹或兄妹、姐弟的儿女之间,因为上辈里有了女人,他们就只有以“表”互称了,如“表哥表妹”之类——当然表叔表婶等等,也是由此推演出的。那么“表”是什么?“表”就是“外”嘛。

  如《“姥姥”与“外婆”》一文说,以“外”打头的这组称谓,语义显豁,把男女亲人之间的关系,分割得一清二楚,内就是内,外就是外,表就是表,里就是里,绝不会弄错。

  我想中国俗语还有“一表三千里”之说,“表链”之长,哪还见什么亲情,真是令人唏嘘,就愈加显出“外”和“表”之称,是多么地伤人!

  是男权社会的理念,生生地把同胞兄弟姐妹,分出了什么内外,连下一代,也分了表里,似乎连亲情,也有了内外表里,有了深浅厚薄。

  当然,我只是不爱听什么“外公”“外婆”“外孙子”“外孙女”这样颇显疏涩的叫法。大家既然如此叫久了,习惯了,但叫无妨。可如果我的女儿生了儿子,我则一定请他叫我“姥爷”或“爷爷”,我就叫他孙子——我不想当那个“外”,也不想给女儿的儿子加一个“外”。

  或问:您外孙子管他爷爷和您都叫“爷爷”,会不会叫乱了套?答曰:不会。人家英语一个“按扣”,就把叔叔辈全揽了,没见“乱伦”过。

  如果我女儿的儿子礼貌地管隔壁李老头叫“爷爷”,却管我叫“外公”,我肯定很不爽。

  编辑:赵晶晶